在现代海洋工程和船舶建造领域天盈配资,起重船为何会被称为“军舰之母”呢?
那是因为,它在海上承担着吊装大型构件、组装海洋平台和建造军舰的重要使命,不仅需要惊人的起重能力,还要具备在恶劣海况下保持稳定的卓越平衡性能。
放眼全球,能够建造顶级起重船的国家屈指可数。
能够举升万吨的起重船全世界更是只有三艘,而中国的振华30号起重船就是其中之一。
振华30号以其140000吨的惊人排水量和强大的作业能力,被誉为“军舰之母”,更彰显了中国在重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01振华重工的探索之路
2006年,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专家严兵,在振华重工成功完成吊装试验的4000吨“华天龙号”。
展开剩余85%“华天龙号”是当时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亚洲最大起重船,不仅打破了亚洲的记录,还打破了我国浮吊进口困境。
2004年,广州打捞局准备开始进行南宋时期沉船“南海一号”的打捞工作,因此对振华重工发起了一个4000吨级浮吊的订单。
然而在当年,受限于国内技术和经验的不足,国内超过千吨的浮吊我们自己是造不了的,大多都要靠进口。
于是,当时任职于振华重工的严兵为解决这个问题天盈配资,决定前往美国设计建造的起重船上参观。
美国工程师自然知道这群人是来干嘛的,于是严格限制了严兵等人的参观时间。
期间不仅不允许笔记和使用录像设备,而且严兵只有30分钟的参观时间。
于是,他就只能用自己的双眼和大脑,将“蓝疆”号的细节记录下来。
在设计建造“华天龙”号期间,研发团队面临一系列前所未见的难题。
钢强度不行,就去找宝钢,共同研发了使用最新技术材料的高强度钢。
接着,他们又遇到了新问题,高强度钢的焊接难度极大,严兵又亲自找了许多公司,对比不同焊接材料,方案和工艺,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才解决了焊接的难题。
历经了两年多的时间后,“华天龙”号终于建造完成,并完美完成了打捞“南海一号”的任务。
但这只不过是严兵和振华重工的开端,他们深知,“华天龙”号是他们的只是第一个作品,未来他们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随着中国海洋工程和造船业的迅猛发展天盈配资,对超大型起重设备的需求日益迫切。
传统的起重船已无法满足大型集装箱船、海上风电平台和军舰模块化建造的需求。他们的目标,是建造出远超“华天龙”号的超级起重船。
02“振华30号”的研发和事迹
2008年“振华30号”的研发正式开始,相比于“华天龙”号,“振华30号”面临的挑战更多,要有更平稳的平台,更大的重量,更远的续航。
实际上,研发“振华30号”的研发难度并没有“华天龙”号那么高。
“华龙”是从0到1从无到有,明显是比“振华30号”是已经拥有充足经验后的建造更难的。
但是“振华30号”的难点在于自我突破,挑战极限,如果说“华天龙”是证明了中国能做到,能么“振华30号”就是证明了中国能做到多好。
“振华30号”项目团队汇聚了全国顶尖的船舶设计专家、机械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,经过数百次方案论证和模型试验,最终确定了“双臂架”和“中央配重”的创新设计方案。
2016年5月,这艘“海上巨无霸”正式完成,排水量高达140000吨,单臂起重1.2万吨,是世界上唯三起重重量超万吨的起重船。
它单一个油箱就超过了一万立方米,加满油可以让“振华30号”绕地球一圈半。
在完成后,“振华30号”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捞韩国著名沉船“世越号”,“振华30号”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。
2017年5月,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最后一段,也是最重要的一段,交由“振华30号”进行吊装,将1个最终接头连接到已经安装完毕的两段33节沉管中间。
严兵将这次作业称作是“世界上最难的抓娃娃机”,要抓好重达六千吨的接头。
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保持平衡,精准接到两个管道中央,误差不得超过毫米,从中午到夜晚,经过了近11个小时的作业,珠港澳大桥海底隧道终于完成。
2021年,“振华30”号成功吊装了国内最大的海上升压站,2023年,广西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也成功完成吊装,“振华30号”不断创造着工程奇迹,它已经不仅是一艘船了,它更是中国工程师匠心独运的结晶,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象征,它向世界宣告,在高端海洋装备领域,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前沿,这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与荣光!
参考资料:
1、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:【悦见工程师:严兵】海上巨型“抓娃娃机”:12000吨浮吊如何铸就“大国重器”
2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:振华重工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,单次可吊起60架波音747
3、环球网:中国造出全世界最大起重船
发布于:河南省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